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既体现在经济理论上,
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①经济理论。相同: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
格和产量,并且两者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供给曲线都是
向右上方倾斜的。不同:一方面,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
经济的供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的价格和成交
量;宏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价格
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另一方面,两者的需求和供给曲
线形态虽差不多,但其原因却是不同的。②经济政策。相同:二者都是政府运用
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
福利。不同: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纠正市场
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虽然也得通过微观经济主体
的行为来实现,但这个目标主要不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就称为最终产品;而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充分就业均衡: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所描绘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理想状态。即
当经济体系达到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
素都将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失业、资源和生产能力闲置的情况。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
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其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而凯
恩斯定律是说,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
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其核心是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由此可见,这两个定律
的内容是截然相反的。
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
状态。货币均衡是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量间保持基本平
衡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
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流动偏好与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
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