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希腊帕特神庙殿堂全部用优良的大理石和黄金、象牙造成,不用水泥和钉子,它的这种结合使得建筑天衣无缝,可谓尽善尽美,在美术史上被称为“世界美术的王冠”。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中国古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律美,给予人心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地影响。中国的组群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相对复杂的群体结构,房间以间为单位,若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基地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形式上严格对称但也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小至宅院,大至宫苑都有其核心部位,越是重要的建筑,
f就必须有重重地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逐级展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如音乐一样,从正门到最后一座的庭院,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叔本华在《艺术特征论》中曾这样说:“如果从平面看,它是阁楼、廊楼、阁廊的排列,这就是音乐中的34拍子;从垂直方向看,它又是台、栏、柱、望板的叠起,这很类似于音乐节奏的44拍子。”这种节奏感和韵律美称之为音乐美。中国建筑空间的组合和音乐一样,是一个乐意接着一个乐意,有乐律地出现,它常用不同形状、大小、敞闭的对比,阴暗和虚实等不同,步步引入,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达到观景高潮以后再逐步收敛而结束,这种和谐而完美的连续性空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