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香港电影发展中的跨文化形象呈现
作者:王琪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摘要】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成为全球化时代探讨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通道。从地理位置上看,香港深受内地岭南文化的影响。同时,它地处东亚文化圈,大量为寻求工作机会而迁移到香港的东南亚人口也为这片土地带去了异域风情。香港电影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是反映香港发展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商业片还是各种类型片,香港电影既迎合着本地观众的喜好又不断培养着市民的审美趣味。本文旨在讨论香港电影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是如何表现带有跨文化色彩的移民群体以及自身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
【关键词】香港电影;移民形象;他者化;文化身份;本土性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10103
早期的香港电影脱胎于上世纪的上海电影。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香港电影的表现形式还一路吸收了欧美电影中的快节奏和叙事策略,加之杂糅了香港地域的本土性特点,香港电影总是给人选题大胆、制片灵活、创意十足的印象。回顾香港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不难发现香港电影人在探索本地特色的过程中总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借鉴不同的文化产物。除了早期黎氏兄弟对上海电影的借鉴,最能体现这种多元化创作格局的就是1979年后香港著名的新浪潮运动。这期间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导演就是许鞍华、徐克、章国明。他们本身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比起固守文化本位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风格电影。这一时期武打片、喜剧片、传奇片、历史片、文艺片层出不穷,他们为多元化创作的香港电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除了导演自身的多元文化身份,香港电影中还能经常看到其对移民群体或者非香港本地人的关注。对香港电影中这些边缘人的群像表达的研究,也可以反映香港人自身的文化立场与身份认同。
一、香港电影中的移民“他者化”表达
移民电影是香港电影类型片中的重要一脉,从20世纪80年代张婉婷导演的移民三部曲《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八两金》到90年代的《人在纽约》《红番区》《甜蜜蜜》,这些电影中的主人公不论是从内地移民到香港,还是从香港到海外,离开家乡前他们都带着憧憬,希望能获得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但是在异乡这些带着希望的城市往往夹杂着很多痛苦、寂寞和遗憾。异乡的城市景观越繁华、人物处境越边缘就越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漂泊无根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