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指导
如今教师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有的同学或是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语文的。
(一)通读全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
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解决,以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三朗读
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五思考
我觉得这是预习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经过教师的引导预习,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减轻教学的负担。
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f首先教会预习方法,培养预习兴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当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预习方法进行学习,才会逐渐培养他们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几种预习方法:1、查。2、读。3、思。4、勤动笔。
其次搭建推进梯度,呵护预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将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