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论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一、摘要
曹操聚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贤名之士”,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独到的人才观念和思想不但贯穿在曹操一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同时也非常明确地体现在他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就大事要“以人为本”,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奖罚分明”。留住人才关键在于识别人才和驾驭人才,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发展平台。曹操任人唯才、量才录用、赏罚分明、适当控制、共同学习和关心人才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留住人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曹操、人才管理、思想、共同学习
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他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起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当时中国北方的统治权,之后同楚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是什么让曹操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曹操的对待人才的态度。在长达近三十年的统一战争中,他始终执行贯穿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用人路线,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在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作。接下来我们着重为大家介绍曹操的人才管理思想。
f一、求贤若渴
曹操曾经颁布过三道《求贤令》,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第一次是建安十五年(210年),令曰“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第三次是建安二十二年,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阵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