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加工整理,使保证预测质量所必需的。可以说,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所用资料的质量,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资料的质量,从而为保证预测质量打下基础。4.对资料的初步分析在经过整理之后,还要对所用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包括以下方面:①画出动态折线图或散点图,从图形中观察资料变动的轨迹,特别注意离群的数值(异常值)和转折点,研究它是有偶然的,还是其他什么确定的原因所致。②查明异常值的原因后,加以处理。对于异常值,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设负荷历史数据为x1…x
令x1
xi,若xix120,取xix120;若
i1
xix120,取xix120。从而使历史数据序列趋于平稳。除此之外,也有用非平稳序列的平稳化代换方法和灰色系统的累加生成方法进行处理的。③计算一些统计量,如自相关系数,以进一步辨明资料轨迹的性质,为建立模型做准备。5.建立预测模型负荷预测模型是统计资料轨迹的概括,它反映的是经验资料内部结构的一般特征,与该资料的具体结构并不完全吻合。模型的具体化就是负荷预测公式,公式可以产出与观察值有相似结构的数值,这就是预测值。负荷预测模型是多种多样的,以适用于不同结构的资料,因此,对一个具体资料,就有选择适当模型的问题。选择的标准正是负荷预测最重要的指标,即负荷预测的精度。正确选择预测模型在负荷预测中是具有关键性的一步,有时由于模型选择不当,造成预测误差过大,就需要改换模型。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数学模型进行
f运算,以便对比,选择。6.综合分析,确定预测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建立负荷预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运算得到的预测值,或利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初步预测值,还要参照当前已经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以及新的趋势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和评价,最终对初步预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正。这是因为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变化规律,不能说就是将来的变化规律。所以要对影响预测对象的新因素进行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后确定预测值。7.编写预测报告,交付使用根据分析判断最后确定的预测结果,编写出本次负荷预测的报告。8.负荷预测管理将负荷预测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后,致使本次预测告一段落,并不等于全部预测工作的结束,随后仍需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预测应用的反馈信息进行检验,必要时应修正预测值。即利用反馈性原理对远期预测值进行调整,这也是对负荷预测的滚动性原理。对预测结果还要进行预测误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