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北环中学数学教研组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建设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依据常州市教育教研室颁布的《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章程》和本学期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围绕学校提出的“凝聚教学智慧,建设和乐课堂”核心目标,构建有数学教研组特色的活动,实现课堂转型工作,推动教研组成员全面发展。二、行动目标1、以学习丰富理论。通过研读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引领教师逐步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用智慧和知识装备每一位教师。2、以研究促进成长。通过研究教材、试题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通过课堂诊断、数字化课堂的建设提炼“数学和乐”课堂的模型;通过课题研究、校本化教学提高教师的钻研能力。三、行动策略1、研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继续探求“和乐”课堂本学期将继续探求“和乐”课堂的模式,围绕《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一书,通过研读,提升教师对各种课型的把握,进而促进对自身课堂的思考和提高。①请每位教师认真研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读后反思在教研组内交流;
f②请沈良琴老师在教研组内做一个专题汇报,谈谈她读后的感受和想法,请诸老师进行点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③每个年级进行一次研究沙龙,开学初提出课题,教研组统一安排,布置相关备课组主讲,其他组全程参与。(初一:九月份第四周;初二:十月份第七周;初三:十一月份第十二周)2、依托“数字化课堂”及课堂调研诊断,探求“和乐”课堂模型首先凭借学校“数字生存计划”项目,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视频微课程支撑下的数字化学习课堂建设,通过实践反思,致力于数学课堂的转型。①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定进行录像的课题、老师,备课组集中进行讨论脚本,各年级于九月份的第三、四周完成第一次拍摄(每备课组两个)。第二次拍摄在十一月份的第七、八两周。负责人:各备课组长,技术指导:邹浩方。②以备课组为单位,将前期拍摄的视频在学生中尝试应用,同时寻找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制定下次录像的注意事项,并在教研组进行交流。完成时间:十月份第八周。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各自主题,明确分工要求,在广泛对比中筛选出有效的视频资源,并自主加注相应的文字说明及相对应的测试试题,要求每人不少于3个视频。完成时间:十二月份第十七周。其次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调研,尤其是诸老师、徐进老师等专家型老师的课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