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二.整理
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即为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的)分析,除了要运用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外,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