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户,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全县建成产地专业批发市场14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连接农户291万户。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2公里,建成太平、崔寨、曲堤等5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县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9,入户率达到82。实施新市镇9万亩现代化灌排渠系建设和太平镇0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366座,被评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部完成全县9处敬老院的建设任务,均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f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制定实施了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骨干膨胀,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1、26和20,全县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7家,比2005年底净增145家,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个数最多的县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2、2577和20。济北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区内企业达3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五年来通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在全省145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大幅前移,由“十一五”初的27位前移到2009年的18位,2010年成功入选山东最佳投资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调整招商策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从“引资”向“选资”的转变,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02个,合同投资额93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837亿元,年均增长323。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5个,过5亿元的项目24个。盖世物流、安达刹车片、帝华电梯、瑞成纺织、界龙电子等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项目先后落户我县。二是对台招商成效显著。全县台资企业由“十一五”初的23家发展到目前的45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台湾工业园,实际利用台资超过2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