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顾玉海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10期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
2009年3月2日,美联储协同财政部为AIG提供300亿美元援助资金,同时为为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10000亿美元贷款。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购买房地产抵押债券7500亿美元,并追加购买1000亿美元房贷机构债券,接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美联储将在未来六个月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两房”债券,宣告美国正式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把从机构债和机构MBS证券上回收的本金用于购买稍长期的国债。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决定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水平不变。这是实施的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8,大大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在历次经济复苏周期中属较低水平。与此同时,美国2011年5月份失业率升至91。日前,美联储表示,美国核心CPI升幅放缓至13,低于15至2这一美联储认为适宜的区间。在如此低的通胀率和如此高的失业率下,如果贸然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复苏的努力将前功尽弃,经济可能再次出现下滑。因而,一段时间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可能轻易退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加大
由于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美联储滥发货币,使得美元贬值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在我国的进口商品中,大宗商品占的比重比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使得我国的进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厂商肯定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售价,把上升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物价上升,通胀压力加大。由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编制的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已经由2009年9月的1099点飙升至2012年1月的156点,升幅接近42;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一直居高不下,持续上涨,在2011年7月,增幅更是高达75。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令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大量的国外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抛出人民币,买入美元,这会导致国内出现过多的货币,通胀风险加大。
二、资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