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愿会影响到信息搜寻结果,80的用户则表示网站和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信息搜寻结果。(8)大部分档案用户对目前的信息搜寻状况和结果并不太满意,他们表示目前网络上关于档案的信息完整性和专业性都较低;搜寻的有用渠道还需扩展;偶尔在有专业的信息需求时需向档案馆发邮件求助,回复的及时性却相对较低;信息更新效率较差;档案信息的搜寻和利用流程都需要优化。
22深度访谈法
221访谈对象。笔者作为档案学专业学生,在选取访谈对象时主要针对本专业师生这一部分群体进行选择。最终征集到了15位受访者,在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完成本次访谈。这15位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有3位档案学专业的老师,2位档案从业人员(档案学专业毕业生),10位档案学专业学生。他们作为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可以较为全面地提供本课题研究所需的信息,因此,笔者本着研究客观性、完整性的态度,对这15位档案用户进行了访谈。
222访谈内容。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主体内容:被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频率、搜寻的内容类型、搜寻的途径方式、搜寻模式、信息的可获取性、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223访谈结果分析。笔者于2018年7月底完成了对15位受访者的正式访谈,大致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下表仅列举部分理论范畴形成的初始概念。
(1)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在自己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过程中经常性地会产生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这不仅源于目前互联网科技的发达及搜索引擎的改进,也是目前信息获取的一个主流方式。尽管搜寻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基本在一周内会发生3次以上的信息搜寻行为。搜寻的档案信息的主要类型根据自身工作性质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2)档案用户的搜索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搜寻。科研人员较多会使用中外文数据库来搜寻专业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求,用户会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搜寻方式。
(3)关于信息的可获取性,每位受访者都有不同的反馈。受访者P3表示,根据所搜寻信息内容的差异,可获取程度也不同。身份为档案学专业的大学生受访者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特定的信息需求时,通过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进行搜索,基本都能完成特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获取程度较高。并且偶尔在搜寻特定信息时,还会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意外获取更有用或更感兴趣的档案信息。
(4)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谈到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