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任意性特征即语言形式与其所指的外界实体之间没有任何自然或必然的对应关系音和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符号的读音和意义的最初形成也是任意的。如汉语中的“手”与英语中的“ha
d”它们同指一物但读音和写法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完全不同。尽管绝对意义的符号是最理想的语言符号但由于世界万物的不可穷尽性世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完全由绝对意义的符号构成。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词汇的延伸义与人类认知世界和人类与外界互动是密切相关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它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三、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理论阐述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的作用。
(一)一词多义与原型范畴理论
传统语义学也研究多义现象但它只是从语言内部结构联系来研究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而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知识是以网络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在这个网络中有些知识位于中心有些知识处在边缘位置。位于中心的知识就是网络的原型它们更易于被提取和记忆。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照典型性程度向外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