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页共9页
4
f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8)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3)民族工业(原表述: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原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部分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第5页共9页
5
f(1)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新增)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原表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