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生活的匿名性要求城市居民必须在城市舞台上扮演某一角色。3城市符号互动论认为,城市人在社会参与的复合体内,寻求富有意义的认同。对城市领域的认同是指一些认知性的意义价值及符号,它们是个体用以阐释某一城市场所的自然真实性和社会真实性。符号互动论者注意到了“家庭领地”形成的限制性及保护性环境,它使个体能安全地避开公众的注意而从事广泛的活动。人们不仅构建出家庭领地以维系亲密感和私人性关系,还发展出另外三种领地。1)公众领地个人可根据其公民权而获取的自由,如公共娱乐设施和休息场所。2)互动领地社会团体可非正式地规定其场所,如在海滩上。3)身体领地包括个人的身体及个人宣称的私人空间,如在电梯或人群中。三、城市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实践1格瑞格利斯通于1954年在芝加哥的“北边”作了一项针对女性购物者的经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购物者在购物地点仍进行着互动沟通,展示着主要的社会交际关系,共同形成本地社区的认同感。2安赛尔姆斯卓思研究了城市人所感知的城市意义。按照传统的符号互动理论,人能创造和运用符号,因此,城市人依据象征意象来理解城市,这些意象建构成为集体表象,从而将整个城市符号化3在城市微观分析理论当中,有两种社会学模型影响着对个体体验所做的研究与阐释。一种是戈夫曼的“策略范式”,它分析公众场合中个体的被引导性及利己行为;另一种是乔治齐美尔对群体关系网的分析,齐美尔将社会心理学方法应用到城市社会学中。他认为,城市社会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就是城市人所持的厌倦感及事事有所保留的态度。第三节莉恩洛夫兰德的城市符号互动理论一、城市生活三种领域理论1公众领域(尤其是非亲密性的公众领域,例如在繁忙喧闹的大街上):此时社会生活的特征一般是快速而短暂的关系,有着一定的社会性距离。2私人领域,它的特征是形成于一些主要群体成员之间,这些成员或是居住邻近,或是彼此有着某种交际关系,但一般并不存在着永久、稳定的关系。3狭窄领域:熟人、邻居之间显然有着一块狭窄的空间,在此相互共处融洽,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气氛,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强烈的共同归属感。第七章社会网理论第一节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f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在1940年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社会网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理论观点1怀特《街角社会》、甘斯《城市里的村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