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符号互动理论(代表人物)第一节城市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理论观点一、传统城市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之间的相异点二、城市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理论与观点(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当代符号互动论学派的观点源于乔治米德理论的综合,是赫伯特布鲁默、一位米德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米德的思想,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建立了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框架。欧文戈夫曼则以他独具特色的戏剧论为符号互动论增添了一种新颖的研究视角。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部社会心理学著作中《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认为,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主观意识是一体的两个方面,都是在社会的行为过程中产生和显现出来的。因此,他强调必须从社会互动的过程来理解人的内在与外在活动,而所有的互动都是由符号这个中介决定的,人生活在符号世界中,处于具体的符号情境中。布鲁默指出,符号互动论是建立在三个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第一,人类对某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他们对这一事物赋予的意义为基础的;第二,这些意义产生于互动过程中;第三,这些意义通过自我解释过程得到修改。他认为,符号互动包括解释和定义两方面。所谓解释是指明确他人的行动和说话的意义,所谓定义是指向他人表明自己将如何行动。布鲁默提出了“自我互动”这一概念,意指一种对自己进行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对自我产生反应、重新定义自我的过程。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范例,他的“戏剧论”运用戏剧舞台的意象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社会中的行动者
f被类比为舞台上的演员,有着各自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角色扮演技巧,从而拥有着独特的互动方式。(二)城市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1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行为以事物所含的意义价值为基础的。由此,城市符号互动论指出,城市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城市人的“自我”是在于他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对沃思理论的巨大挑战。因为沃思一直将城市人看成是一个个异化的、非社会性的个体。220世纪60年代,欧文戈夫曼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范例,运用戏剧舞台的意象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戈夫曼戏剧论的盛行,激发了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索城市的漠视规则与行动者用以保护个人利益所使用的策略。城市符号互动论借鉴了戈夫曼的观点,反对下列结构主义论点:主要团体、本地社区和传统机构在城市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角色。城市符号互动论认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