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6、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8、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对此,他向
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张
9、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1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
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1、阅读下列材料: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f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必修III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答案)
【合作与探究】答案
(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