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
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
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材料表明张载()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B.重视教育、开门纳徒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2、朱熹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这体现出的儒学观念是
A天人合一
B君权至上
C敬天尊祖
D三纲五常
3、某论文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代“八股取士”和清代“文字狱”等作为重要证
据,该论文的主题是
A.古代中国的文化专制B.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C.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D.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
4、“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
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C出现了“诸子百家”
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明清两朝……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行政管理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宁稳定的一个伟大范例。出
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被称为‘新儒学’的新的儒家玄学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据此判断,斯塔
夫里阿诺斯认为新儒学()
A维护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B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C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拥护D导致思想领域的倒退
8、《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11、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