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提案
案由:近年来,我市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发展,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然而,由于传统的养殖习俗,畜禽养殖业存在环保意识淡薄、治污设施不配套等环境问题,每年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江河、鱼塘、水库等水体中,造成畜禽养殖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下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的城乡居民生活安全。为此,建议加强对我市畜禽养殖的环境综合治理,保证居民饮用水源安全,净化农村环境卫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现状(一)我市畜禽养殖现状。根据市畜牧部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41918万头,同比增长21;牛出栏44361头,同比增长76;羊出栏85311只,同比增长3;家禽出栏8621万只,同比增长31;根据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生猪、牛、羊及家禽等出栏量仍呈平稳增长态势。(二)畜禽养殖业排污现状。根据市环保部门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我市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约600家(大部分是生猪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四会、高要、鼎湖、怀集等4个生猪养殖大县,2013年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是405万吨,氨氮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是042万吨,分别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8,氨氮排放总量的476。此外,畜禽养殖场的臭气污染
1
f影响周边环境,如端州区到鼎湖的绿道旁就有不少的养殖场,臭气熏天,给骑自行车和休闲散步的群众造成影响。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根据市环保部门提供的情况,在“十二五”中前期,我市共对347多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实施治污整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未实施治污整治,这些未实施治污的养殖场,养殖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水渠鱼塘中或排放到农田上,这些污水虽没有毒性,也起到肥田、肥鱼塘的作用,但部分地区由于农田、鱼塘数量有限,远未达到消纳这些养殖废水的要求,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污染情况,如鱼塘发黑、发臭,出现水华(水体营养化造成绿藻爆发),水中无鱼虾等生物生存;农田则受到污染造成农作物失收甚至死亡。这些养殖废水间接或直接流入江河,将影响到水体水质和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二、畜禽养殖主要存在问题(一)畜禽养殖区域规划滞后。据了解我市仍未有编制全市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规范对养殖业的布局、规模、治污要求等实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