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细则一、导管堵塞
1、预防:(1)预防机械性导管堵塞:①尽量减少穿刺置管时对静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②使
用带有过滤器的输液装置。③观察患者的体位,及时发现和更正不正确的体位。④检查输液装置有无药流受阻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性堵塞。⑤减少药物联合输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⑥正确选择穿刺点、正确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打折、移动或滑出。(2)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①输液过程须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②应用输液泵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报警装置。③昼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④按不同导管的维护说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完成冲突管和封管操作。⑤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经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2、处理:(1)可尝试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若阻力较大,不可强行推注,以免将形成的血栓推入血流中造成栓塞。(2)应遵照说明书清除导管堵塞,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及负压方式清除堵塞。(3)如清理导管失败,需拔除导管。二、静脉炎1、预防:(1)操作者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2)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3)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4)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有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5)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6)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7)护士应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象。(8)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9)用75乙醇棉签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2、处理:(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2)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3)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4)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5)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三、液体外渗和渗出1、预防(1)评估外渗的风险因素。(2)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输液史和过敏情况。(3)输入药液的性质(药液的pH值,黏滞度和输液速度)。(4)留置静脉导管的型号和长度。(5)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
f(6)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