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7)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8)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一次置管成功。(9)妥善、牢固固定导管。(10)经常检查导管末端和置管位置,观察有无水肿、烫热,皮肤有无紧绷、硬化
或冰冷迹象。(11)若出现局部疼痛应警惕药液渗出,即使是有回血也不能排除药液渗出的可能。(12)询问患者,导管插入位置和静脉通路处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不适。(13)嘱患者避免过度活动有留置针的肢体,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肢体。(14)输液速度要适当,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避免静脉内压力过高。2、处理:(1)如果发生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应终止输液。(2)通知医生,按临床表现与分组评估表来评判液体渗出的级别和严重性,并制订
治疗方案。(3)遵医嘱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如外渗周围组织注射药物。(4)如果导管必须拔除,在拔除导管之前,应抽吸输入的药液,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5)在撤除管路时,应避免过重压迫穿刺部位。(6)对于少量非刺激性药液渗出,应进行持续的观察与评估,渗出部位可采用湿热
敷,不必用药。渗出量较多,症状严重者遵医嘱局部用药或温热敷。(7)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8)持续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
情况等,并做记录。(9)按下列时间间隔给病患部位拍照:损伤发生时、损伤后24h、损伤后48h、损
伤后7d。四、导管相关感染
1、预防(1)一般原则: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避免污染。包括连
接、给药、输液、冲管、更换敷料等操作时。②在导管置入前应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③在进行穿刺前、置管后、穿刺部位和维护时,应使用皮肤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④穿刺部位盖以无菌敷料,注明置管日期。根据各种留置和所有不同敷料的规定更
换时间,定期更换敷料。⑤定期检查静脉留置装置,注意留置导管的通畅情况。⑥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应上报管理部门。(2)避免微生物污染导管①根据患者的病情、预期治疗周期的长短和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静脉留置导管。②在急诊留置的外周导管48h内更换。③迟早移除不必要的静脉留置导管。④依照各种留置导管的可留置时间定期更换导管;按要求更换输液装置和附加装置。⑤当使用多腔导管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应选定一条通路输注。⑥药液配制过程要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