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这节练习课,虽然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但它的练习强度和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由此可见,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二)捕捉生活素材,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提升
f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维产生跃变。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减法,学校里正好组织秋游,游览的路上,我就有意地问:“沈望,你带了几个橘子?”“5个。”“已经吃了几个?”“2个。”“还剩几个?”“3个。”“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523”,其余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地喊道。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生:“开心。”师:“都玩了哪些项目呀?”生:“射箭、打气球、野炊、爬山……”师:“今天的秋游活动中,你发现了数学问题吗?”思考片刻。生1:“叔叔给了我5支箭,我一支一支地射,一会儿全射光了。”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吗?”生1:“550。”师:“真好。”生2:“妈妈给我4元钱,我用掉了2元,还剩2元,422。”生3:“我带了2个面包,被我吃光了,220”生4:“墙上有10个气球,我打破了一个,还剩9个,1019”……在这样的问题解决情景中,由于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和巩固的,学生更愿意交流,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迸发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f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在商店内买卖物品的模拟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