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维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是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途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利用类比思维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发现新
f的数学知识;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即遇到新的问题,从形式结构的表象联想似曾相识的旧知识,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深化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以旧喻新,类比新的知识,发现新的理论。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4小时,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6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老师要求学生解答,并说出思路。生1:240÷(240÷4+240÷6),先求出甲和乙的速度和,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这时,老师问:“还有其他解法吗?”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举手了,他说:“我是这样想的,把两地相距的路程看作单位1,可列式为1÷(1÷4+1÷6)”。很明显,这个同学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受“题型特点”的启示,联想与它类似的一个熟悉的问题即工程问题,想到曾做过类似题目,并以这个类似题目作为中介,又想到了某种解题方法和技巧,而后进行分析,用熟悉的解法来思考解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创造思维的火花可以感染全班的每一位同学。五、实践是创造思维能力的练兵场(一)充分利用游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触发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针对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乏参与性活动这一现状,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游戏、比赛,(如:对口令、猜数、青蛙过河等等),我很重视这些形式的题目,在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