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流行,成年儿
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
年后
A.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B.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32.梭伦改革之后,争权失败者大多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但其家
族往往伺机报复,撬起新一轮斗争。公元前5世纪初,陶片放逐法启动,“得
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10年,但有权享受他们产业的收入”。该变化的
主要影响是
A.政变频繁发生B.城邦稳定发展C.实现直接民主D.防范僭主专
权
33.沃渡尔统治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
王位更咎,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此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B.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C.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D.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
34.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
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
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35.1951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
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
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讯基站……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系日趋完备
B.工程技术实现自给
C.易于凝聚全国力量
D.商品市场基本畅通
二、非选择题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黄河两岸的草地被清除。为满足都城的木
材需要,温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升高,不时泛滥。汉朝时,黄
河每916年决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变成了10年一次,北宋中期3.6年一次。
12世纪后期黄河改道更是常见。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
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导致黄河南河道每1.89年出现一班灾情。而在
可编辑修改
f精品
其他领域,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明清时期,伐木出售成为大宗买卖。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鹿皮成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台湾南部基本绝迹。
摘编自(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美国西进运动之后,人们纷纷移民开发西部土地,在干旱丰干旱的草原地区使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