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③蒸发水。回答下列问题:状态。如要该溶液从N点状态变为M点状态,①t4时(图B),N点B物质溶液呈应采取的措施有或。(填“升温”或“降
②t2时,接近饱和的C溶液,要使它成为饱和溶液,则应温”)
解:①t4时,位于曲线B的下方,即每100克水所含的溶质少于状态(饱和状态),故
呈不饱和状态,由于N点和M点分别对应于S3和S5,为从N点变为M点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每100克水增加溶质为S5-S3克,或蒸发水:发的水的质量。②由于C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为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应升温。
S5S3,x为每100克水所蒸100100x
五、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可溶性混合物分离采用的方法。
例5:由图知,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而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
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即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以采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使A物质大量结晶析出,而B物质仍留在溶液中。反之,当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可采用蒸发溶液的方法,使B物质大量结晶析出,A仍留在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以上方法同样适用
f单种物质的大量结晶析出。①要使B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里结晶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②要使A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③如A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加以分离。
解:①因为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由以上分析知,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
液。②由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A物质应采用与上题B物质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③由以上分析可知,当A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利用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采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注:本稿适合初三学生复习溶解度或总复习使用。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