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f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个转变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f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
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
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