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应在解决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但由于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现有的金融服务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加以完善。一、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现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既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又包括农村产业能力的建设,同时也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这需要大量、长期的低利信贷资金。这与当前的农村金融供给矛盾是十分突出,综合来看有三个矛盾:一是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与供给单一的矛盾;二是“三农”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与日趋从严的信贷风险防范、约束机制之间矛盾;三是农村信贷服务的商业性、市场化运作与农业信贷的低利性、政策性之间的矛盾。下面就当前主要的农村金融主体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逐一剖析,找出病症所在。
1
f(一)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不清。农业银行近年来的市场定位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在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其支农比重逐年下降。经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商业化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面向大项目、大企业信贷营销,集中信贷管理的审批权限,收缩乡镇级机构,资金集中使用等一系列措施,使县级机构贷款审批的权限被上收,资金只能上存统一使用,而且历史包袱沉重,导致其基层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十分微弱,使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长期、大额、低利率的信贷支持。(二)农业发展银行心有余而力不足。1998年农业发展银行将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集中精力致力于国有粮、棉、油收购企业收购信贷资金的封闭管理,随后将贷款对象扩大到各种所有制粮棉油购销企业,形成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与农业、农村中长期信贷为辅的业务发展格局。近年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