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学校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行为发展的需要。本学年,我曾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行为、情感、习惯进行调查、测定,发现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相当部分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而缺乏教育,特别是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缺乏认识,致使儿童的行为,尤其是属于基础文明的行为处在较低水平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影响形成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活泼好动,但是非观念薄弱,对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好坏行为辨别不清,见到什么学什么;他们是非好坏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单纯,易于听老师的教育和接受群体良好行为的影响;老师号召学生为集体做好事,很容易得到学生的拥护。这说明,培养学生
f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学阶段抓好是关键。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同时,必须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有的放矢的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行”受到教育。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他们的年龄不同,认识水平、操作能力也不同,我们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校内行为习惯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路队要求、文明礼貌、校内纪律。路队要求一类又可分为上学路队、放学路队;文明礼貌一类,分为课间礼仪、课堂礼仪、两部分;校内纪律一类,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