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朝法律及主要内容《铸刑书》竹刑《铸刑鼎》《法经》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文法邓析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成文法魏国李悝,“六目”:盗贼网捕杂具商鞅改法为律,“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云梦秦简》《九章律》律、《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两汉基本法律。两汉以律、令、科、比为法律形式。《曹魏律》18篇,“具律”改为“刑名”置律首,“八议”入律(刑八八)《晋律》准五服入罪,20篇,“刑名”后加“法例”,张杜注律(张杜,5,20)《北魏律》20篇,官当入律,复奏,鞭杖(20,当官复奏请求鞭杖刑)《北齐律》《开皇律》《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12篇,重罪十条,“刑名”“法例”合为名例确立封建五刑,十恶入罪唐代首部法典唐代法典定型化唐高清大,封建时期法律最高水平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刑统”此等新体例中国第一部刊印法典《宋刑统》编敕活动,将皇帝诏令加以分类汇编《庆元条法事类》首次确定凌迟刑《大明律》《明大诰》《大清律例》《大清会典》《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钦定大清商律》7篇(名例,吏户礼兵刑工)重点治世,重点治吏,人手一本,空前灾难封建法典集大成者康、雍、乾、嘉、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武昌起义后又一个文件,未能挽回败局过渡性法典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部刑事立法清朝第一部商律,商法总则
f《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县草)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二、中国历朝司法机关夏专门司法官吏“士”和“理”中央最高叫:大理商“大司寇”有权审理重大案件“大司寇”之下有“正”“史”等属官中央:“大司寇”仍是中央最高司法官西周“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地方:士师、乡士、遂士处理案件最高:皇帝秦朝廷尉:“九卿”之列,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地方:郡守、县令基层组织:乡村里长汉朝中央:御史大夫西汉、御史中丞(东汉)西汉武帝后设刺史,管各地行政与法律监督晋朝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主,纠查一切不法又设治书侍御史,纠举审判官吏之不法正式改廷尉为大理寺,分大理寺卿和少卿北齐提高尚书台地位,为隋唐时期刑部尚书执掌审判复核提供前提中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