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但我这里所说的听课,并不一定局限与到所报考的院系去听课。事实上,我当时在人大旁听的两门课程并不是完全和考试挂钩的,一门是人大国关老师讲授的《国际战略学》,另一门是人文学院历史系的《新中国外交》。前者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而后者并不是由我报考的院系的老师讲授的。我当时的想法是,知识是相通的,真正开阔思路和积累能力才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后来的复习过程验证了我的想法,尽管我旁听的课程并没有直接涉及考试内容,但却又时时处处地与考试要复习的内容发生着某种联系。让我屡屡在思考时左右逢源,在疑惑时豁然开朗。而我还应该感谢我母校的那些老师和同学。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尽管我就读的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但我的专业当时是行政管理。我作到了硬着头皮走进人大的课堂,但是内向害羞的我却不敢到本院的国政系去偷师。我找了同学帮我用MP3录下了两位老师一个学期的完整课程。分别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概论》。两位老师的讲解是十分精彩的,深入浅出的让我理解了并轻松记忆了很多晦涩的理论。我在考研中“国际关系理论”这门课程能取得133分的成绩也是得益于此的。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备考阶段的我拿到同学录来的课堂录音,泡上香浓的茶叶,在图书馆里用MP3时而听老师引经据典,海阔天空,时而又奋笔疾书,忙地不亦乐乎。而老师开个玩笑,讲个笑话的时候则端起茶杯,品位一口,口中茶的芬芳与耳畔智慧的交响,让我真真的爱上了这备考的生活。紧张和焦虑是鲜有的,而充实和满足却是长久的。也许很多跨专业考生不仅没有机会到所报考院系,自己的学校又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专业。其实这些同学还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啊,例如报考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的考生就可以关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的《今日关注》等国际类的谈话节目,那些学术领域的“大腕”们一样会悉数亮相。就算连收看电视都不行,也有大量优秀的出版物供参考。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心准备,准备的过程会是丰富而多彩的,而准备的结果也会使自己有意外的惊喜的。短短半年的备考时间,让我充满了留恋。马上就要走进人大的研究生院学习了,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送给愿意分享这些文字和经历的朋友,也送给自己,记录下自己的一段生活。收拾行装,在今后的路上,继续行进,继续品位,继续欣赏!国关就业前景展望中国的未来是一个在外交领域不断壮大的未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需要处理的对外事物越来越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