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汇报执笔人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已全面展开,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专门人才。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积极探索和研究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国内不少学校针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借鉴CBE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不少学校实践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仍没有能够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仍是以学科为课程设置的主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仍处于被动使用教材的地位,而且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设置使不同学科之间理论重复、知识陈旧不可避免,学生与社会实践性适应性仍不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职业学校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行,面临三个现实的问题:“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就是新生“招得进”,学生修业期间“学得好”,毕业生“出得去”。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校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三者中“学得好”是关键学得好必定出得去,出得去才招得进。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特色和吸引力,决定着职校的生存与发展,衡量职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此,学校必须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转变职业教育还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的传统思想,明确职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内涵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职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能力缺失的现象,文化课基础比不上普通高中毕业生,技能单一、层次不高,职业能力不高而往往伴随职业能力的发展基础薄弱。形成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除了生源质量低这一客观存在外,是课程建设不合理、不到位。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严重缺损。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对员工学历、技能需求不同,以及初中后输送给职校的生源不同,决定了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目标均不同,同一学校内不
陶卫东
f同专业的起点和目标也不同。一是:目前,全国及乃至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无论是数量还是深度都比不上普教,可直接借鉴的理论不多。二是:事实上在我国目前职教三级课程体系中,国家级和地方级课程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