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1
f学生准备:记录一周内的心情;准备自己快乐时的照片或成果,以及收到的礼物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话题“感受快乐”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汗水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感受快乐播放动画:感受快乐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课前观察,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你观察到自己和他人都有哪些快乐呢?(板书:生活中的快乐发现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