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掩面叹息。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得知,成功的压力管理措施可以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不力的压力管理会导致人性的陨落。但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压力管理,实现人性的超越?这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
1压力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f虽然压力普遍存在,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对压力却有不同的认识,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压力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是由周围的环境或事件引起的。例如,有人说“工作压力好大”,这里的压力就是工作这一刺激引起的;第二种,压力是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既有身体的反应也有心理的反应。例如,有人说“轮到我做年终工作总结了,好紧张,压力好大”,这里的压力就是对工作总结的反应,这种反应既有身体的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也有心理的如紧张、害怕等;第三种,压力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比如同一件事对他人构成压力但对自己来说不一定是压力,就是因为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不同。
综上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压力就是刺激反应的交互,即压力是“刺激发生→心理感受与评价→生理变化→行为反应”这一关联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的产物。
压力是个中性词,但人们往往给它赋予了太多的贬义色彩,总是把它与绩效不佳、职业枯竭、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逃避行为、工作满意度下降等一些消极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源于过度压力的症状是明显的,是负面的,而忽略了适度压力的积极作用。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压力问题,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压力管理。压力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的负面效应最小化,而最大化地发挥其正面效应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压力管理是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调节到适宜的水平而不是将压力完全消除掉,
f如果生活或工作中没有了压力,那么也会产生没有压力的压力。根据压力的来源以及压力管理的定义,压力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
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和个体层面的压力管理。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改变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员工工作的重新设计,构建稳定的心理契约,减少“违约”压力,即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等。个体层面的压力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重构,即养成积极、乐观的认识,改变悲观化、绝对化和概括化的认识;准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变因人格因素导致的压力,包括对员工的时间管理与情绪管理;增强员工的信心、提高员工的能力以提高抗压能力;扩大员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