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归属感。在社区治理方面,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社区本身不是政府的延伸,而是来自草根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社会。我国的社区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逐步进入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野并成为这些领域的研究重点问题。在理论快速发展和更新的同时,我国的社区治理一直存在着理论跟不上实践需要的难题。当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区治理的实践往往在自身发展需要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同时实践自身也给予了理论更多的补充、解答以及挖掘空间。建设和谐社区,改进社区治理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在主体的权责、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区自治的居民基础等方面存在着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区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社区治理还存在着诸多实践上的难题。该篇文章创新性地将“多中心治理”模式和“善治”理念引用到社会结构复杂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治理之中,为此提出新的治理思路。
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电子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万方重庆维普等,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库,因特网相关网站、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来查阅资料,同时综合运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分析。(2)问卷调查法。从苏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情况出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自编《苏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状况调查问卷》(附录),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了解、治理主体、治理满意度、治理参与度、居民文娱生活、邻里关系等方面,共41道题目,40道选择题,1道开放性问题。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针对本课题,对苏州、常熟、张家港、常州、南通等地若干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共进行180份调查问卷,由于一对一发放和实时填写,调查问卷无丢失、无损耗,共回收169份,有效问卷151份。
f(3)访谈调查法。深入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内部,直面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治理的不同主体,访谈对象包括居委会书记、物业管理办公室经理、保安人员、保洁人员、社区居民等,访谈其生活状态、搬入城市后的思想观念转变,并得到不同主体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情况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信息和声音。(4)实地考察法。对典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观察小区公寓的外形构建、公共设施、服务场所等。
f二、苏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