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处处皆“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认为作文的指导与写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应该更多地在课外,在平时的实践生活中,抓住时机,顺势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熏陶和渲染。一、作文指导在各种晚会上。晚会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欢乐的海洋,是喜庆的象征,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逢年过节总少不了它的存在,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晚会上也能给孩子们作作文指导。如去年我们学校举行了文艺汇演,对每一个表演的节目要进行打分评奖,结果出来了,我们班的合唱只拿了三等奖,而小品、相声却全都名居榜首。学生跟我埋怨说,新年晚会怎么搞得,晚会不是应该以歌舞表演为主的吗,为什么唱歌、跳舞的,不讨人喜欢,反倒是对小品、相声相当给力呢?听到学生的疑问,我非常开心,她们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她们很会思考。就这个问题,我从作文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一是小品、相声表演主题鲜明,有意义,有内涵。我们搞得是新年晚会,而你们唱的是什么歌曲?流
f行歌曲。你想表达什么愿望呢?大家都没听出来。而小品、相声,虽然短小、但是有实际意义,比如“正话反说”这个相声,大家都能听明白,它是教育我们说话时要注意正确表达,注意语序的排列;小品“课堂风云”,它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尊重老师,它有内涵,有意义,所以拿高分;二是演绎的道具与主题不相符。唱歌、跳舞,虽然通过了长时间的排练、挑选表演服装、精心的化妆,但是我们最终的服装也不符合歌曲本身,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青春活力,动作不整齐划一,面无表情,纯粹就是为表演而表演。这不就像你们的作文吗?虽然在作文中,你运用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子,华丽的语言,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但是却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不符合主题,看起来空空洞洞,更是像无病呻吟。你说这样的作文能获得好评获得高分吗?再看看小品、相声,他们虽然以校服登台,但是他们只使用了一个话筒,却能逗得全场捧腹大笑,而且你们也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精彩语段给逗乐了,不是吗?一番话,说得学生们心服口服,频频点头。就这样,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