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一步得到发展,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考点:维新思想)。【考点解析】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时间:1894年~1895年2、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3、重大事件:⑴黄海海战(1894年),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牺牲⑵旅顺大屠杀(1894年)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5、《马关条约》(1895年)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日本国的野心,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本主义的发展6、评价: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时代要求。7、影响:⑴对中国:①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③社会上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f⑵对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二、戊戌变法三、义和团运动: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3、口号:“扶清灭洋”评价:⑴“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⑵“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围剿”→“招抚”→“联合列强绞杀”(目的:控制和利用义和团)5、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6、失败原因⑴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⑵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7、性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8、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时间:1900年~1901年2、八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3、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瓜分中国。4、暴行:在北京抢劫、烧杀。5、《辛丑条约》(1901年)⑴内容:①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45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