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作者:刘刚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2期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特点、原因的分析,阐述了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干群关系
作者简介:刘刚,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且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易激起民愤,引发村民群体性上访,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比例高
在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往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共同作案的较多,一旦查处即涉及到整个基层领导班子,一般表现为村支书或村主任与会计共谋作案或是由一人主谋,其他村干部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作案。由于村干部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在利益趋动下很容易达成犯罪共识。
(二)贪污、受贿居多、涉案金额较大
随着村级经济的加快发展,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在履行职责或代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尤其是在土地和拆迁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涉案金额已不是几千、几万,而是达到数十万之巨。
(三)作案手段直接、简单
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集中表现为:截留侵吞、虚报冒领或是收受他人贿赂。
(四)案件的危害严重、影响恶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由于基层干部和群众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而且村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当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演变成变水火不相容时,必然会引起民情激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于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恶劣。
二、“村官”职务犯罪滋生的原因
(一)村官职务犯罪的内在原因
1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宗旨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享乐主义作祟,工作时不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仅仅从个人利益考虑,把群众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发财致富的筹码,并不惜以身拭法,走向犯罪。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查办的所有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在悔过书中无不谈到忽略了思想改造,淡化了宗旨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