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f办法也基本上是让自己全身心地长期进行题海大战,并以牺牲作为正常人所应有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其结果,个性发展经常发生扭曲,各种心理障碍频出,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中学生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特点,除客观的外在原因外,也有其心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即意识到自己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与别人的相似性。这就是说,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必须思考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做到这样,儿童就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一种不管在价值体系中是否存在矛盾,都始终忠于自己内心誓言的能力”。而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儿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假若儿童在这一阶段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角色混乱的儿童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消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其所形成的社会角色是危险的,不能得到社会承认。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
f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
1智力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时期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