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时患者会有头晕、口唇发白的迹象;出血量800ml时会出现口渴、心烦、血压下降等表现;出血量为1000~1500ml时患者会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例如
f面色苍白、冒冷汗、心跳加速(120次mi
)、尿少等症状。科学评估出血量对于临床急救有重要作用。③一般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给予持续性心肺复苏措施;对于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指导患者将口中分泌物突出,帮助意识不清者清洁口腔,预防呼吸困难,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于呼吸道有异物存在的患者,需要立即清除。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需要进行持续的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若患者使用呼吸机吸氧,则途中要注意导管的连接,避免由于脱落造成的缺氧;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成功后进行血液检测,然后进行配血;为了保持血氧饱和度的正常,给予面罩吸氧;准备好各种药物,包括止血药物、升压药物和镇静药物等。④积极补充血容量: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并且应当输注新鲜血液,有助于止血,输血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出血程度确定。在输血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无菌措施,避免院内感染。⑤止血措施:需要积极给予止血治疗,例如口服冷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止血药物。此外,还可采用三腔二囊管进行止血:将三腔管经鼻腔缓慢插入胃中,在确定管段进入胃内后注入150~200ml气体,并向外牵拉,若有阻力说明为气囊已压向胃底贲门部,然后再注入80~150ml空气,然后用夹子钳夹,使用重物牵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急救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得到控制;无效:患者的伤势加重或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
观察组急救有效率为9330,其中显效的患者有26例,有效的患者有2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对照组急救有效率为8000,其中显效的患者有18例,有效的患者有28例,无效的患者为4例。观察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000,其中非常满意的家属有2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