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模式,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育人组合,在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特长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三、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的意义:1、通过实施“导师制”,导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强化个别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通过实施“导师制”,能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有效促进全员、全程育人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由少数人在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了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由于受导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迫使德育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导师制”的实施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了德育工作力量,使任课教师能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3、通过实施“导师制”,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导师制”能改变了过去班级只由段长、班主任管,学生只跟班主任有感情的局面。充分调动课任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堂管理、学生工作上,而且提升了课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理解支持。提高导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在学生当中的亲和力。导师融入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改变教师只说教的形象。4、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由于师生比较熟悉,导师也往往会挖掘学生闪光点,从而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导,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尊重受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避免过去班主任一人无法“因材施教”的局限,同时通过导师与家长的联系,也促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双方整合优势,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学校的形象也会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5、通过实施“导师制”,加强了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做好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促进学校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基础法制道德观念的形成。6、通过实施“导师制”,为德育的亲情化、个性化提供有效的载体。7、通过实施“导师制”能尽量最大化指导学生走向成功高考,最大化地让本校优等初中毕业生升入本校高中就读,为学校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