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如:生殖器官营养器官2、环境因素(1)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最适温度(约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呼吸作用有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点。所谓最适温度是保持稳态的最高呼吸速率的温度,一般温带植物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25~30℃。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因此,当温度过高和光线不足时,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就会影响植物生长。最低温度则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植物在接近0℃时,呼吸
作用进行得很微弱,而冬小麦在0℃至7℃下仍可进行呼吸作用;耐寒的松树针叶在25℃下仍未停止呼吸,但在夏季温度降至4~5℃,呼吸便完全停止。呼吸作用的最高温度一般在35~45℃之间,最高温度在短时间内可使呼吸速率较最适温度的高,但时间稍长后,呼吸速率就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高温加速了酶的钝化或失活。在0~35℃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增高10℃,呼吸速率增加2~25倍。温度的另一间接效应则是影响O2在水介质中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呼吸速率的变化。(2)O2浓度:当氧浓度下降到20以下时,植物呼吸速率便开始下降;氧浓度低于10时,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步增强,有氧呼吸迅速下降。如下图所示。O2抑制无氧呼吸。
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短时期的无氧呼吸和局部的无氧呼吸如透气不良的果实内部对生物的伤害还不大,但无氧呼吸时间过长,生物体就会受到伤害。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生
f的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引起酒精中毒。动物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过多,则会引起血液中PH的变化。②因为无氧呼吸对能量的利用率很低,只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生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这样,生物体内的养料就耗损过多。③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完成。如作物受水涝灾害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此。(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时,有明显抑制呼吸作用的效应,这可在果蔬、种子贮藏中加以利用。土壤中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土壤板结,深层通气不良,积累的二氧化碳可达4%~10%,甚至更高,如不及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