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素养教学质量201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能够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文章结合我校动漫、广告、软件测试和计算机网络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1高职教育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必要性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当前高职院校仍以学生的专业理论课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监控与评价。实践实训课课堂教学环节较为随意,学校对此类课程的考试基本不作统一安排,实践实训类考试容易过关,实践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二,重成绩,轻素养。许多职业院校的考核,往往只注重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素养的监控与评价。事实是现代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而当前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基本缺失。第三,各类实习的考核评价流于形式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各类实习的机会,但由于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实习的成绩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f第四,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本身就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虽然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了专业课程体系,但基本没有根据实际运作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五,对教学输出质量的评价与反思存在缺失。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功与否,最终体现在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现在学校对教学输出质量的评价基本停留在一份调查问卷上,并没有通过教学的输出质量来反思整个教育的过程。
2“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原则21全面性原则一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对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监控与评价,如课程体系与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学生职业能力等,使监控与评价具有全面性,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人人都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必须使企业、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都参与进来,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转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