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严谨的呼应结构2、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学会鉴赏写景抒情散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悲凉感伤之音【教学重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严谨的呼应结构【教学难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郁达夫、创作背景、散文相关知识2、学生参考注释、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诵读三遍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展示北京秋景图片二、新授(一)初读1、学生介绍郁达夫、创作背景、散文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并整合2、学生速读课文。(1)作者对故都的秋是什么样的情感?从文本找出依据。眷恋、热爱、痴迷①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②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2)作者如此热爱故都的秋,那么他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呢?“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二)析读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1、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文中描绘了几幅“故都秋景图”?3:秋院图4:秋槐图5:秋蝉图610:秋雨图11:秋果图2、这些景物是怎样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3:秋色: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冷色调)清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悲凉3、第2、13段写出了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慢、润、淡对比反衬南国的秋味比不过北国的秋味,表现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三)美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都就是北平,为何不用“北平的秋”为题?故:过去,暗含伤感,表示北平作为旧都,昨日繁华已不再。
f故都:指明地点,含有深切眷恋之情,暗含一种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三、拓展与延伸作者热爱故都的秋,为何不用明快的笔调来写秋呢?客观:景物本身固有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旧中国时代环境黑暗思想苦闷、逃避现实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