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今天,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溜索已成为当地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有的举家大小一同过溜,其乐无穷。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溜的惊险。
f22浮桥赣州城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架起了三座浮桥。章江上的两座浮桥即南门浮桥和西津门浮桥,在80年代被现代公路桥梁所代替,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并至今还为赣州市民服务。这座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始建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叫做洪迈,他是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他著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毛主席很喜欢此书。眼前的这座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现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见了。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桥的那一头是城郊农村,还有一些工厂。夏天的傍晚,有不少赣州市民到这浮桥下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一些青年男女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到浮桥上走一走,感觉一下这种晃晃悠悠的滋味。
23拱桥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券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孔联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而定。一般正中的拱特别高大,两边的拱略小。联拱拱桥又有厚墩联拱和薄墩联拱两种基本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