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
◆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百数三是探索小数乘法中乘数与积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计算小数乘法时的注意事项,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现积与乘数的关系,在解决第1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并结合图形想一想其中的算理。理解第2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时,重点讨论“如何处理0的问题和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最后,通过计算23与另外乘数的积,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知道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上来。【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发现一个乘数大于1、等于1、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加
深学生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数感。2结合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1
f◆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蚕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蚕。师:同学们知道蚕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吗?生:蚕会吐丝,可以织成丝绸。师:你们知道蚕吐丝的量有多少吗?生:不知道。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蚕这小小的身体能够吐出多少丝。板书课题:蚕丝设计意图利用吐丝的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新知探究(一)细化过程,掌握算理。出示教材第42页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师可适当介绍春蚕和秋蚕的相关知识:春蚕和秋蚕的命名来源于蚕宝宝吃的桑叶不同,春季的桑叶更嫩绿,更有营养,秋季的桑叶不如春季的,因此春蚕宝宝吐的蚕丝比秋蚕宝宝吐的蚕丝要长。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出示问题1:一条春蚕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