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探究与
应用
作者:马俭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课堂中,以互联网环境下等为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和普遍化的现象。二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学科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教学能够更深入、高效的融合,并且能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需要我们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予以实践和探究。本文主要交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的探究以及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够吸引住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主旨中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尽可能的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相关情境。然后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钻研,勇于探究,能让学生从知识体系的根源中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实际体现。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展示“水果电池”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之中,这样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让学生感到所学过程的枯燥无味,所学知识的一无是处。与此同时,我结合该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根铁棒、一根碳棒、一根导线、一个苹果就能形成一个原电池?在形成过程中都具备了哪些条件?我能不能同时都用两根铁棒或同时都用两根碳棒来组成原电池?……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最后整理归纳出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和组织者。我在新知识的授课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中,运用相关信息技术软件平台以及微课,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微课,然后在相关软件平台中完成知识点的预习与检测。我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详细且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