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它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一、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首先,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目标中要明确规定各组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的成功。目标中还要制定出互帮政策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彼此互相尊重。他人发言时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交流而完不成任务。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多交流增进理解,达到默契。
f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可指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由组长来带领小组学习。步入正轨后,组长每周轮换一次,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二、教师指导地位要凸现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自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引导、启迪、点拨的神圣职责不能否定。学生的自主必须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不然学生的学习很容易陷入盲目状态。作为体现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是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f在有效开展时,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而且也更要强调教师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教师积极参与和不失时机地点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好比演奏交响曲,如果没有指挥家,那就很难奏出美妙的音乐;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三、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核心环节就是问题的安排。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教学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