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束缚。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命题之间关系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一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17
f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