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
217
f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