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学生准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1.以人们对绿的认识导入新课。2.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3.组织学生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4.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学生活动1.进入新课学习。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3.探究作者的用词技巧。4.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思考原因。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1.提出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散文的知识,并请学生回答。2.总结学生的回答,从人们对绿的各种不同认识人手,导入新课。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现代散文作家陆蠡及其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然后放《囚绿记》的朗读带,或者教师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的技巧。4.给学生3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细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学生活动1.根据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2.积
f极发表自己对绿的认识和看法,如有的说“绿象征声睨”,有的说“绿象征希望”,等等。3.结合历史知识想象当时社会恶劣的历史环境,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交流自己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认识;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朗读技巧。4.阅读课文,划出不能理解的字句,体会散文的意境。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分钟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这朝东的房间令人感到炎热”,作者为什么还选择“这朝东的房间”2.让一位学生朗读第五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赞美绿的,又如何形容其对绿色的渴望的。3.提问:“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的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各自说明了绿色给人什么的感觉4.引导:作者是如此的爱绿,以致“忽然有了一种自私的念头”。作者为什么要“囚绿”请同学们思考。5.提问: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状况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作者的一片“善意”,为什么感觉“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恼怒它的固执”学生活动1.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我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