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1、利比亚战火、日本核泄漏,北极臭氧空洞、南极冰山崩裂……这些无不生动地反映了()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运动的C、世界是意识的D、世界是静止的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
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
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5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
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8“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的
D主动热情
9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0“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r